煤炭作为我国能源体系的重要支柱,其运输效率直接关系到工业生产、民生保障和经济社会发展大局。近期,铁路部门持续优化运输组织,通过强化调度指挥、开行动车组货运列车、完善通道能力等举措,推动煤炭运输再提速,为迎峰度夏、保障能源供应注入强劲动力。这一高效运转的背后,不仅有货运铁路的硬核支撑,也离不开高铁网络的协同赋能,更有高铁乘务员在客运服务中展现的专业素养,共同构成了铁路运输的立体画卷。
在煤炭运输提速的具体实践中,“直达快列” 成为核心抓手。铁路部门针对山西、陕西、内蒙古等煤炭主产区与华东、华南等消费区的运输需求,开行了一批点对点煤炭直达货运列车。这些列车采用 “一站直达” 模式,减少中途编组作业时间,将运输周期压缩 15% 以上。例如,大秦铁路近期加开的万吨重载列车,通过智能调度系统实现精准会让,单日运量连续多日突破 130 万吨,创下今年以来新高。同时,铁路部门还运用大数据分析预判煤炭需求高峰,提前调配机车车辆,确保 “产运销” 各环节无缝衔接。
值得关注的是,高铁网络的完善为煤炭运输提速提供了间接但关键的支撑。随着 “八纵八横” 高铁网的不断加密,大量旅客客流被高铁分流,原本承担客货混跑任务的普速铁路得以释放更多货运能力。以京沪铁路为例,高铁开通后,该线路的客运压力大幅减轻,货运列车通行能力提升 20%,其中煤炭等大宗货物运输占比显著提高。高铁的快速发展,如同为铁路运输网络打开了 “客运快车道”,让货运通道能够更专注地保障能源、粮食等重点物资运输。
在这一过程中,高铁乘务员的专业服务也间接为货运高效运转贡献着力量。暑运期间,高铁乘务员们通过细致入微的服务,提升了旅客对高铁出行的认可度,进一步巩固了高铁的客运主力地位。在上海虹桥至北京南的 G10 次高铁上,乘务员们针对旅客需求优化服务流程:为商务旅客提供静音办公区指引,为亲子家庭准备儿童玩具包,为老年旅客讲解智能设备使用方法。这些举措让更多人选择高铁出行,减少了普速列车的客运压力,为煤炭等货运列车腾出了宝贵的运行空间。
煤炭运输的提速还体现在技术创新的深度应用上。铁路部门在煤炭装车点推广 “智能装车系统”,通过自动化操作实现列车精准对位、快速装载,单列车装车时间从原来的 2 小时缩短至 40 分钟。在卸车环节,港口和电厂的自动化卸车设备与铁路调度系统实时联动,列车到站后可立即进入卸车流程,大幅缩短停留时间。此外,铁路部门还与煤矿、电厂建立 “三位一体” 协调机制,通过信息共享平台实现煤炭库存、运输计划、需求预测的实时互通,避免出现 “车等货” 或 “货等车” 的情况。
对于能源消费大省而言,煤炭运输提速带来的效益立竿见影。江苏省能源局数据显示,得益于铁路煤炭运输效率提升,7 月份全省火电厂存煤可用天数稳定在 20 天以上,较去年同期增加 5 天,有效应对了夏季用电高峰。在华南地区,通过湛江港、广州港等海铁联运枢纽,铁路运来的煤炭快速转运至珠三角各地,保障了化工、钢铁等行业的稳定生产。
从能源安全到民生保障,煤炭运输的每一次提速都牵动着经济社会发展的脉搏。在高铁网络持续完善、高铁乘务员用心服务客运的同时,货运铁路也在能源运输战场上不断突破,形成 “客货并举、协同发力” 的铁路运输新格局。未来,随着更多智能化、集约化运输举措的落地,煤炭运输将进一步提质增效,为高质量发展筑牢能源运输的 “钢铁动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