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 月 9 日上午,随着最后一榀钢结构网架稳稳升至 19 米高空,昌九高铁共青城东站站房屋盖顶升工程圆满收官。历经 48 小时的紧张作业,总重 472 吨的屋盖钢结构网架精准就位,标志着这座备受瞩目的高铁站房正式转入金属屋面及装饰装修施工阶段,为昌九高铁 2027 年如期通车的目标又迈出坚实一步。
共青城东站坐落于九江市共青城市江益镇增垄村,作为昌九高铁线上的重要节点,总建筑面积达 9980 平方米。其采用线侧平式站房设计,站场规模为 2 台 4 线,进出站模式为下进下出,建成后将极大便利共青城市及周边地区居民的出行。建筑设计灵感源自 “旭日东升,勇立潮头”,立面造型仿似潮水,既呼应了鄱阳湖的灵动水景,又彰显出共青城蓬勃向上的进取精神。
此次完成顶升的屋盖钢结构网架,堪称工程建设中的 “硬核” 挑战。网架总长度 105 米、总宽度 47 米,最大顶升高度达 19 米,最大顶升重量 427 吨,结构形式采用焊接球节点正放四角锥网架,下弦多柱点支承,网架支承最大跨度为 43 米,最大悬挑长度为 4 米。施工过程中,面临着 “网架跨度大、曲面拼装定位难、焊接构件数量多、高空作业风险高” 等多重难题。为攻克这些难关,中铁建工集团的施工团队大胆创新,采用 “地面整体拼装 + 液压同步顶升 + 高空局部对拼” 的组合施工法。在地面拼装阶段,采用原位拼接工艺,将原本需在高空完成的大量拼装工作转移至地面,大幅减少了高空作业量。顶升过程中,启用数字化控制系统,通过总控台实时监测各顶点载荷变化,同步操控 10 个液压油缸,设置专人负责测量定位与变形监测,实现了毫米级的精准提升。
前期,施工团队仅用 23 天便高效完成了 1332 个焊接球、5248 根杆件的拼装,以及 10496 条焊缝的焊接工作,为此次顺利顶升奠定了坚实基础。为保障施工安全,项目团队提前编制专项施工方案及应急预案,开展安全技术交底和应急演练,顶升过程严格按照每提升 3 米检测 1 次垂直度的要求,结合智能系统实时纠偏,确保了结构稳定,降低了施工风险。
随着共青城东站站房建设进入新的阶段,昌九高铁全线建设也在稳步推进。目前,昌九高铁全线已施工标段完成投资计划的 81%,箱梁架设完成 85%,17 座矿山法隧道全部贯通,南昌东站、庐山南站等 3 座新建站房主体结构全部封顶,站台雨棚主体结构全部完工,四电工程全面开工建设,即将全面进入无砟轨道铺设阶段。
昌九高铁正线全长 138 公里,设计时速 350 公里,是国家《中长期铁路网规划》“八纵八横” 高铁主通道京港台通道的重要组成部分。建成通车后,将有力推动江西省 “昌九一体化” 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的构建,进一步加强与粤港澳大湾区的对接融合,助力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的实施,为沿线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大动力。届时,当旅客乘坐高铁抵达共青城东站时,训练有素的高铁乘务员将以热情周到的服务迎接八方来客,引导旅客便捷进出站。站内完善的设施与独特的装饰风格,也将为旅客带来舒适的出行体验,让共青城东站不仅成为交通枢纽,更成为展示共青城城市形象的新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