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 月 15 日,随着一只名叫 “糯米” 的柯基犬在昆明南站工作人员的护送下,顺利登上开往成都东的 G2886 次高铁,标志着昆明南站高铁宠物托运服务正式落地。这一服务的开通,不仅填补了云南高铁宠物运输的空白,更让 “带着宠物去旅行” 从梦想照进现实,成为全国高铁人性化服务升级的又一鲜活注脚。
昆明南站作为云南高铁网络的核心枢纽,此次推出的宠物托运服务经过了半年多的筹备与调试。据昆明局集团有限公司客运部负责人介绍,服务采用 “专人陪护 + 恒温运输” 模式,宠物需提前 24 小时通过 12306APP 或车站服务台申请,经检疫证明核查、健康检查及专用笼具封装后,由工作人员送入列车行李车的宠物专属区域。“我们参照航空宠物托运标准,结合高铁运输特点,制定了 38 项服务规范,从笼具尺寸到途中喂食频率都有明确规定。” 该负责人展示的《高铁宠物托运手册》中,详细标注着 “小型犬笼具单边不超过 60 厘米”“每 2 小时观察一次宠物状态” 等细则,甚至连笼具内铺垫的吸尿垫都指定了环保材质。
首单托运的 “糯米” 全程体验了这套标准化流程。主人陈女士在出发前 1 小时来到车站的 “宠物服务专区”,工作人员用消毒湿巾擦拭笼具后,将植入芯片的 “宠物身份证” 固定在笼门处。“从昆明到成都要 6 小时,原本担心它会应激,没想到高铁乘务员途中还发来两段视频,‘糯米’在铺着软垫的笼子里睡得很安稳。” 陈女士收到宠物时,工作人员还递上了印有 “旅途健康卡” 的回执单,上面记录着宠物在途中的体温变化和饮水情况。这种细致服务背后,是昆明南站对运输细节的反复打磨 —— 行李车宠物区配备了温度传感器,当环境温度超过 26℃时会自动启动通风系统;针对猫咪等敏感宠物,还准备了降噪笼布和安抚玩具。
高铁宠物托运的顺利落地,离不开技术创新的支撑。昆明南站联合科研机构开发了 “宠物托运智能管理系统”,通过区块链技术记录宠物检疫信息,扫码即可查看全程运输轨迹。在 G2886 次列车的行李车,工作人员手持智能终端扫描笼具芯片,就能调取宠物的健康档案和主人联系方式。“这套系统就像给宠物办了‘电子护照’,既确保了运输安全,又让主人随时掌握动态。” 参与系统研发的工程师李然解释道,系统还能自动匹配宠物与列车的适配性,比如短鼻犬品种会被建议选择夕发朝至的列车,避开高温时段。
服务开通首日,昆明南站共受理 12 单宠物托运申请,涵盖犬、猫、仓鼠等宠物类型,最远目的地到达上海。正在办理托运的张先生准备带宠物猫 “煤球” 去杭州,他算了一笔账:“以前坐汽车要 20 多小时,空运光检疫费就比高铁票价贵,现在高铁托运只要 300 元,还能和宠物同车抵达,太方便了。”高铁乘务员王琳则分享了服务中的暖心瞬间:“有位老人的宠物犬是陪伴犬,我们特意在笼子旁贴了‘请勿惊扰’的提示,老人下车时拉着我的手说,以后终于能带着‘家人’回老家了。”
据了解,昆明南站下一步将扩大宠物托运的列车范围,计划年底前覆盖开往北京、广州、上海等主要方向的 30 趟高铁,并逐步引入宠物托运保险、到站寄养等延伸服务。“高铁的速度缩短了空间距离,而人性化服务正在缩短心与心的距离。” 昆明局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表示,宠物托运服务的探索,是高铁从 “走得了” 向 “走得好” 升级的缩影,未来将持续优化服务细节,让每一位旅客和他们的 “特殊伙伴” 都能感受到出行的温度。
随着夕阳余晖洒在昆明南站的站台上,又一只装着宠物的笼具被小心地送上行李车。这列即将驶出的高铁,不仅载着旅客的期待,更载着铁路服务与时俱进的诚意 —— 当交通出行开始关照到人们对宠物的情感需求时,高铁早已超越了运输工具的属性,成为承载生活幸福感的移动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