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全国高铁乘务员招聘中心

格库铁路旅客列车开行 高铁乘务员见证新疆铁路新跨越

作者:管理员 来源:本站 发布时间:2025-07-09 11:52:25 点击率:0次

      清晨的库尔勒站,戈壁的风带着凉意掠过站台。当 K9756 次列车的软卧车厢门被推开时,高铁乘务员李娜正帮一位带着婴儿的母亲安放行李。这是格库铁路开行的第 138 趟进出疆旅客列车,也是她从兰新高铁调岗到这条线路的第三个月。车窗外,铁轨如银色绸带向塔里木盆地延伸,远处的胡杨林在朝阳下泛着金色,让她想起入职培训时,老乘务长讲述的绿皮车时代的故事。
      “以前从库尔勒到格尔木,要先绕道兰州,三天两夜才能到。” 餐车师傅热合曼擦着锃亮的餐盘说。他 1998 年就在南疆铁路当炊事员,那时的绿皮车没有空调,夏天要在煤炉旁蒸馒头,汗水能把工装浸透三次。现在的餐车配备了电磁灶和冷藏柜,他能轻松做出大盘鸡和手抓饭,保温箱里的酸奶还带着牧场的凉意。李娜看着电子点餐屏上跳动的订单,想起刚上高铁时,旅客连扫码点餐都觉得新鲜,而现在,连车厢里的维吾尔族老人都知道用手机选餐。
      列车行至阿尔金山隧道时,广播里响起李娜的双语报站声。她特意放慢语速,重复了两遍到站时间 —— 这是从高铁服务手册里学来的细节。隧道里的信号稳定,一位旅客正用手机和家人视频:“你看这火车多稳,杯子里的水都不晃。” 李娜路过时帮他调整了窗边的遮光帘,瞥见屏幕里孩子举着格库铁路的纪念车票,那是车站为首发列车特制的文创产品,上面印着骆驼与高铁并行的图案。
      在硬座车厢,退休教师张桂兰正给孙子讲当年的旅途。“1985 年我去新疆支教,坐的绿皮车连座位都没有,就垫着报纸坐在过道。” 她指着窗外掠过的风电塔,“现在多好,乘务员每小时都来添热水,卫生间还有婴儿护理台。” 李娜刚好推着服务车经过,给老人续满茶水,车身上 “复兴号” 同款的蓝色条纹在灯光下格外醒目。这列列车虽不是高铁,却移植了很多高铁服务标准:每节车厢配备急救箱,母婴室有温奶器,连垃圾收纳都分为可回收和不可回收。
      当列车穿越台特玛湖特大桥时,李娜组织了一场小小的 “铁路知识问答”。孩子们争相举手,回答对 “格库铁路全长多少公里” 的小朋友,得到了一枚印着高铁图案的纪念徽章。有个哈萨克族男孩说长大想当高铁司机,李娜蹲下来告诉他:“现在好好学习,以后就能开着‘复兴号’跑遍新疆。” 她想起自己第一次驾驶模拟舱时的紧张,如今却能在颠簸的戈壁列车上,从容应对各种突发情况。
      餐车的午饭时间总是最热闹的。热合曼端出刚出炉的烤包子,香气立刻弥漫开来。李娜帮一位外国游客翻译菜单,对方惊讶于能在火车上吃到现做的馕坑肉。“这在以前想都不敢想。” 热合曼擦着手说,当年他只能给旅客提供泡面和罐头,现在冷链车每天从库尔勒发货,新鲜的羊肉早上装车,中午就能端上餐桌。李娜看着旅客们举着手机拍照,忽然明白高铁乘务员培训时说的 “服务不仅是标准化,更是让旅客感受到温度”。
      列车接近格尔木站时,李娜开始整理旅客留言簿。最新一页写着:“从绿皮车到空调车,再到现在的准高铁服务,见证的是新疆的发展。” 她想起入职时,师傅带着参观铁路博物馆,看到过当年乘务员用的铁皮暖壶,壶身上的漆都掉光了,却擦得锃亮。而现在,她的服务包里装着智能测温仪和多语种翻译机,但最常用的,还是那本记满旅客需求的笔记本 —— 就像前辈们传下来的工作手册,只是封面从皮革换成了防水材质。
      夕阳为列车镀上金边时,李娜站在车门旁等待到站。她的制服裙摆随着微风轻摆,和高铁乘务员的制服一样笔挺。月台上,下趟列车的乘务员正进行交接,他们的反光背心在暮色中格外醒目。李娜忽然觉得,从绿皮车的煤烟到高铁的电气,从铁皮暖壶到直饮水,变的是技术和设备,不变的是乘务员眼里的笑意和接过旅客行李时的那份郑重。
      当最后一位旅客下车时,李娜发现座位上遗落了一个笔记本。翻开来看,里面贴着从绿皮车到高铁的各种车票,最后一页写着:“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服务暖人心,全凭真心待。” 她把笔记本交给车站工作人员时,远处的 “复兴号” 正鸣笛进站,白色的流线与戈壁的赭红色相映,像一幅流动的油画 —— 那是她曾经工作的地方,也是格库铁路未来的模样。


Copyright©2020 全国高铁乘务员招聘培养基地网站所有版权均属本站所有,如有侵权,本网站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铁路招聘、高铁乘务员、高铁招聘、乘务员招聘、高铁乘务员招聘、高铁招聘官网、铁路招聘官网、铁路局招聘信息、铁路局招聘、高铁乘务员要求、铁路人才招聘网、高铁招聘乘务员、铁路招聘乘务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