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 月 10 日清晨,随着一台 450 吨级架桥机将首片长 32 米、重 810 吨的预制箱梁精准架设在渝北区洛碛镇境内的桥墩上,西渝高铁重庆段架梁施工正式拉开序幕。这一关键节点的突破,标志着这条连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与关中平原城市群的快速通道,进入桥梁结构施工的攻坚阶段。
西渝高铁是国家 “八纵八横” 高铁网京昆通道的重要组成部分,重庆段全长约 287 公里,途经渝北、长寿、垫江、梁平、万州、开州等地,设计时速 350 公里。此次启动架梁的洛碛段,需跨越御临河、渝怀铁路及多条省道,桥梁占比高达 78%,施工难度极大。中铁十一局项目负责人介绍,为确保架梁精度,施工团队采用了 “智能监测 + BIM 技术” 全程管控,每片箱梁的架设误差可控制在 3 毫米以内,“这相当于在高铁轨道上‘绣花’,既要保证速度,更要守住安全与质量的底线。”
架梁施工的全面展开,意味着西渝高铁向通车目标迈出了实质性一步。据重庆高铁建设指挥部测算,项目建成后,重庆主城到万州的通行时间将从现在的 1 小时 40 分钟缩短至 40 分钟,到西安的旅行时间将由目前的 5 小时压缩至 2.5 小时。“届时,乘客登上高铁,透过车窗就能欣赏到从都市楼宇到三峡库区的风光变迁,而高铁乘务员们也将以更高效的服务,让这段旅程充满温度。” 重庆铁路部门相关负责人展望道。
值得关注的是,西渝高铁重庆段的桥梁建设集中展现了我国高铁建造技术的新突破。以万州段的跨长江特大桥为例,该桥主跨达 352 米,是目前世界上最大跨度的高铁斜拉桥,其钢梁焊接精度堪比 “航天器对接”。施工人员透露,为应对长江流域复杂的水文条件,桥梁基础采用了 “深水大直径钻孔桩” 技术,单桩最深达 120 米,相当于 40 层楼的高度,“这些技术创新,不仅为西渝高铁保驾护航,更为我国山区高铁建设积累了宝贵经验。”
随着架梁工程的推进,沿线城市的发展蓝图正加速绘就。在梁平区,依托高铁站点规划的 “高铁新城” 已进入土地平整阶段,未来将形成集商业、物流、文旅于一体的产业集群;在开州区,当地政府正与旅游企业合作开发 “高铁旅游专线”,计划通过高铁乘务员的沿途讲解,让乘客深入了解刘伯承元帅的革命故事与汉丰湖的生态之美。“高铁带来的不仅是速度,更是资源要素的重新配置。” 重庆社科院区域经济研究所专家分析,西渝高铁将推动渝东北三峡库区城镇群与成渝、关中两大经济圈的产业协同,预计带动沿线新增就业岗位超过 10 万个。
目前,西渝高铁重庆段已有 12 座隧道实现贯通,35 座桥梁进入上部结构施工,全线累计完成投资超 60%。按照施工计划,架梁工程将在 2026 年上半年完成,随后转入轨道铺设与站房建设阶段,预计 2027 年底具备通车条件。“当第一列高铁驶过御临河大桥时,沿线百姓期盼多年的‘高铁梦’就将成为现实。” 看着架桥机缓缓移动的身影,参与项目建设的老工程师李建国眼中满是期待,“到那时,我们可以骄傲地对孩子们说,这条钢铁巨龙,是用无数建设者的汗水与智慧铸就的。”